卡尔多,尼古拉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94页(2720字)

【生卒】:1908~1986

【介绍】:

新剑桥学派着名经济学家。

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在当地中学毕业后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3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直到1947年。在此期间他与希克斯同为坚持自由主义的罗宾斯(L.Robbins)小组成员之一。1949年转入剑桥大学任教,1966年成为经济学教授,1975年退休。他一生除教学工作外,还担任过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财政和经济顾问。

卡尔多主要着作:《价值与分配论文集》(“Essays on Value and Distribution”,1980);《经济稳定与成长论文集》(“Essays on Economic Stability and Growth”,1980);《经济政策论文集》(“Essays on Economic Policy”,1980)等。

卡尔多早年从事财政理论研究,并提出了蛛网理论,还将补偿检验的概念引入经济学。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厂商理论中的不完全竞争。凯恩斯(J.M.Keynes)《通论》(“General Theory”,1936)问世后,卡尔多研究兴趣转向商业周期、分配和经济成长理论,成为新剑桥学派中仅次于罗宾逊(J.Robinson)的代表人物。

60年代后,卡尔多通过经济研究发现,形式规范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缺乏微观经济基础,从而对早期增长理论做根本性修正。

下面主要从分配理论、经济成长理论和财政理论介绍卡尔多的贡献。

1.分配理论 卡尔多的分配理论的特点是,他沿用凯恩斯的观点但不以边际生产力原则为依据,而企图建立一个凯恩斯式的分配理论。他在考察国民收入中工资和利润的份额分配理论时,先将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储蓄倾向进行区分,作为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两个变数,并将乘数作用也考虑在内。

他从充分就业假定出发,如国民收入变动,则意愿储蓄和意愿投资就不相一致,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在国民收入中各自的份额就必须变动。如果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储蓄倾向既定,他们就得进行与企业家意愿投资量相等的储蓄,即通过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动,导致储蓄和投资的均衡,从而实现总供求平衡。在资本家和工人的储蓄倾向既定条件下,国民收入中的利润份额及利润率,将随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比率提高而加大。当投资比率既定时,则利润比率和利润率将随资本家储蓄倾向增高而变小。只有来自工资的储蓄为零,即工人无储蓄时,总利润才等于资本家阶级的消费和投资总额。因此,资本家阶级的投资对国民收入中的利润份额起着决定作用,且日益有利于资本家阶级。

卡尔多分配理论的内在矛盾后由帕西内蒂(L.Pasinetti)加以补充修正,但并不彻底。

2.经济成长理论 卡尔多是以继续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作为分析假设来研究长期的动态成长理论。

他把凯恩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是短期现象,与经济成长的长期均衡是不相称的,而他的成长理论才更能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成长的客观过程。他强调投资的主动作用,而储蓄的作用只在于被动地适应投资的量。当充分就业的产量和就业为既定时,储蓄调整自己以适应投资的变动,由于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大于工人阶级的储蓄倾向,如投资意愿大于储蓄意愿,则分配的相对份额将有利于利润而不利于工资,直到储蓄最后追上投资为止。由于他认为储蓄-投资机制和乘数作用决定着收入的分配,因此,否定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也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成长理论,主张用“技术进步函数”代替“一般生产函数”。

即将引起人均产量增长的两个因素,技术进步和人均资本增加结合成一个因素即生产力成长率。此外,卡尔多的成长模式也考虑到了加速作用的影响。

由于技术进步成果得到运用,产量比资本存货增加得快,于是加速作用也将使资本存货的成长率提高,直到它与产品增加率相交之点为止。此时产量和资本积累以同一速度上升,经济走上“黄金时代”的成长之路。

3.财政理论及其他 他在财政理论上有两个着名的租税观点:一是在课税原则上,认为以消费为课税基础比以收入为课税基础更适宜。因为收入的课税能力不能充分测量,财产中有的能产生较多的课税收入,有的则较少。即使收入相同,花费多的人应纳较多的税,因他使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满足个人的欲望。二是提倡增值税。

即从制造商到零售商的每一阶段均按其在中间产品之外新增的价值部分进行课税。此税制在许多国家已经采用。此外,在福利经济学方面,他同希克斯(J.Hicks)共同提出了“补偿原则”,亦即“卡尔多-希克斯检验”。在国际商品制度方面,他和丁伯根(J.Tinbergen)一起向联合国提出“国际商品准备通货”的建议等。

卡尔多主张,卓有成效的理论必须来自于对现实的直接观察,并且要受到这种观察的检验,因此,他的经济思想是时常演变的,其最终形态与先前的各个阶段一样,存在着缺陷,不协调以及许多有待于进行实证的问题。但是他却提供了一个内容广泛、既有份量又有实用价值的框架,有助于后人理解经济运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胡寄窗,1987,《一八七〇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经济科学出版社。

克·布劳格,1992,《凯恩斯以后的百名重要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Argyrous,George,1996,Cumulative Causation and Industrial Evolution:aldor’s Fou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an Evolutionary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Issuses,vol.30 (1).

D.L.Sills,ed.,1979,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8,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