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83页(3307字)

【生卒】:1820~1895

【介绍】:

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父亲是威斯特伐利亚一位纺织品制造商。作为长子,父亲要把他培养成商人。

1837年中学尚未毕业,就被父亲责令经商。

在不来梅供职时,接近了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并在其刊物《德意志电讯》上发表文章,强烈反对君主政体、等级制度、贵族特权等。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2年,恩格斯前往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公司工作。

他在摩西·赫斯(Moses Hess)影响下信仰共产主义,而当时的英国正孕育着一场社会革命。他经常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去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

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5年于莱比锡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这两部早期着作,是恩格斯形成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

1844年,恩格斯取道巴黎回国,与马克思首次会晤,并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随后于1845~1847年两人又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领导该同盟。之后为该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了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和马克思合写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从法国回到德国,创办了《新莱茵报》。1849年夏,他参加了最后阶段武装抵抗反革命的斗争。

1850年,恩格斯再次返回曼彻斯特,在他父亲的公司工作,直到187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努力宣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和《资本论》第1卷(1867),并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兴趣,遗着《自然辩证法》在他身后于1925年出版。

1870年,恩格斯移居伦敦。

1864~1872年,由于马克思健康状况的衰退,恩格斯担负起第一国际的大部分政治工作。

在此期间,他在与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Eugen Duehring)的论战中,发表了最重要的着作《反杜林论》(1877),该书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部着作的成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决定性转折。

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晚年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编辑和出版了《资本论》第2卷(1885)、第3卷(1894)。

在阐释和拓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方面,恩格斯的着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恩格斯充实了政治经济学对象和特点的分析。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种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有待于创造。

而研究适合这一切社会的经济规律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必须依赖于研究某一特定社会经济规律的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显示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特点不同的历史科学。

恩格斯透彻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依据马克思的遗愿,利用美国摩尔根(Lewis H.Morgan)的《古代社会》等文献,撰写了名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全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研究了血缘家族、普那路亚家族、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等的起源和历史变迁;以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为线索,探讨了氏族制度的演进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在氏族制度废墟上兴起的雅典式、罗马式和德意志式三种主要国家形式的起源与特征。这一研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学说。

恩格斯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依他所述,在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控制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对于小农,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对于剥夺大土地占有者而“归还给社会的大地产,在社会监督下,转交给现在就已耕种着这些土地并将组织成合作社的农业工人使用。……这些农业合作社的范例,将使最后一些可能仍在反抗着的小块土地农民看到合作的大规模农场的优越性,而且也许会使某些大农看到这些优越性”(1894)。

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和毁灭的客观必然性。早在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就论证竞争作为私有制的固有规律,将导致财产的两极分化和集中,断言“自由贸易制度”是一个通过其固有规律的作用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到了90年代,他在编辑《资本论》第3卷时更加清晰地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

这种破产表现在: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甚至成立国际卡特尔。

在欧洲,最大的一个实例是联合制碱托拉斯。在英国,在这个构成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部门,竞争已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

恩格斯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他指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并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抗性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国有制的大量出现。

它表明,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

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惟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惟一先决条件。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1877,P.323)。

当代某些西方学者(如美国D.C.Hodges)编造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的谬论,认为两人在自然观和历史观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等方面,存在带根本性的“分歧”,没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经常商讨问题,《反杜林论》等着作也均同马克思具体交换过意见。尽管两人有研究分工和侧重,但在理论和实际斗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孟氧,1986)

参考文献:

恩格斯,1972,《法德农民问题》,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人民出版社。

徐琳、唐源昌主编,1994,《恩格斯与现时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孟氧,1986,《恩格斯传·经济学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罗郁聪,1987,《恩格斯与〈资本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森,阿马蒂亚 下一篇:列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