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赘疣状非细菌性心内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340页(501字)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内膜所引起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简称无菌性疣状心内膜炎(aseptic verrucous endocarditis)。1924年Libman-Sacks二氏首先报道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非典型赘疣状心内膜炎,故曾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Libman-Sacks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hs verrucous endocarditis)或Libman-Sachs综合征(Libman-Sachs syndrome)。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有的心内膜炎。疣可呈豌豆型、扁平或轻度隆起的1~4mm大小,颗粒状灰色或粉红色突起,紧密附着于心内膜,赘生物最多见于瓣膜和心肌之间囊袋中,而不是瓣膜关闭的边缘。通常二尖瓣受累最重,主动脉瓣少见。本病的诊断主要靠尸检,生前确诊非常困难。超声心动图提示3%~4%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二尖瓣增厚,有可能存在赘生物,但通常由于赘生物过小而难以确切测知。本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尸检为4.9%,远高于一般人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这可能与抵抗力降低和长期使用激素等有关。

本病的治疗为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