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因素长波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24页(964字)

用经济系统内部的原因解释经济长波的理论流派。

以罗斯托·弗雷斯特为代表。内源论的奠基人是康德拉季耶夫,他认为长波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实质所固有的那些原因,反对将外部因素看作是长波的根源。70年代末,美国着名经济学家W·W·罗斯托系统地提出了相对价格长波论。

罗斯托分析的出发点是市场主体对市场信号反应的惯性。

他认为,波动的基础不是工业部门,而是农产品和原料的生产。原料和农产品对工业品、服务部门服务的相对价格上涨,引起了投资向初级产品部门倾斜,惯性的作用使得产出有一个滞后效应,当对初级产品的额外需求消失之后,生产仍不能停止下来,从而造成价格开始下跌。

这时投资开始向相对有利可图的工业、服务业转移,使得生产开始衰落,最终导致原料和农产品重新短缺,价格重新上升,从而开始新的周期。罗斯托曾用一组简单的模型模拟出了相对价格的长波轨迹,并被其他学者用谱分析法加以证明,但罗斯托以价格为中心的长波论也招致了许多批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伊·弗雷斯特教授领导的“系统动态小组”用“系统动态国家模型”(SDNM)模拟出了经济长波,该模型以公司经营为核心,模拟出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结构,本意是要评估公司及国家的经济及社会政策,无意中却发现,在没有外生变量参与情况下,资本生产部门的生产存在着大约50年一周期的长期波动。福雷斯特认为长波的中心驱动因素是实物资本投资的过度与不足。

当经济中需求上升时,扩大生产能力的要求必然增加对实物资本的需求,而实物资本部门本身也需要更多的实物资本,这种自我订货的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扩张乃至过度扩张的压力,将鼓励实物资本部门的建设远远超过长期需要的水平,造成系统高估创建新生产能力的必要性,这种情况与乘数效应相结合,造成长期的实物资本过度。然而这种扩张不会一直进行下去,尽管在经济运行接近顶峰,增加实物投资的需求逐渐减少时,政府会采取各种政策维持经济繁荣,从而使实物投资更加过度,但这种过度扩张最后总要被萧条造成的间歇所终止。

同样地,当需求减少时,又系统地低估了必要的生产能力,造成实物生产部门的急剧崩溃,形成了长期的实物资本投资不足。这种长期的实物资本投资过度和不足,造成了经济中的长波,而长波的周期长度决定于生存时间最长的固定资本更新,时间约为40-60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