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辩证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5页(618字)
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古代社会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
朴素辩证法就其总的成就来说,已经笼统地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由于对立面的斗争而产生万物等等。但是朴素辩证法带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这种朴素的性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直观地猜测到客观世界发展的总图景,但还不能深入到个别之中,把握每个具体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第二,它只能零星列举一些矛盾、对立的现象或概念,片面地表述某些辩证法规律,还不能完整地、系统地把握辩证法的总体。在中国,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韩非、商鞅、荀况以朴素的形式表达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矛盾双方通过斗争促成事物转化等辩证法思想;孙武、孙膑论述了许多战争中的辩证法思想;道家老子、庄子的哲学包含着许多辩证因素。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朴素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明白地提出了:“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一切皆变的思想。他认为“同一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人不能两次走下同一条河流”。
他还列举一系列相互对立的现象来说明“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宇宙中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辩证法思想的杰出代表。
他把运动分为本质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两类,并分为六种形态,显露出“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