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逻辑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68页(2193字)
又叫做时间逻辑、时序逻辑、变化逻辑、过程逻辑等等,是研究包含时态词“过去”、“现在”、“将来”等等的命题及其推理的科学。
时态逻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麦加拉派,此后亚里士多德、阿维森那、中世纪经院学者都对此作过片断论述。第一个时态逻辑的系统是由英国逻辑学家普赖尔(A·N·Prior)在他1955年的论文《第奥多鲁的模态》和1957年的《时态与模态》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此后时态逻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哲学逻辑中十分重要的一支。
时态命题逻辑是经典命题逻辑的一个扩充,它包含经典命题逻辑的所有语言和公式,当然还要加入新的语言,例如G(将要永远)、H(曾经一直)、F(将来)、P(过去),还有常项1(真)和O(假);加进新的公式,例如,如果α是公式,则Gα、Hα、Fα、Pα也是公式;也要加进新的公理和推理规则,通常加入的一个规则是时间性概括规则:
。
常常作为时态逻辑系统的特征公理加进去的公式有:
(A0)(a)G(p→q)→(Gp→Gq)
(b)H(p→q)→(Hp→Hq)
(c)p→GPp
(d)p→HFp
(A1)(a)Gp→GGp
(b)Hp→HHp
(A2)(a)Fp∧Fq→F(p∧Fq)VF(p∧q)VF(Fp∧q)
(b)Pp∧Pq→P(P∧Pp)VP(p∧q)VP(Pp∧q)
(A3)(a)GO∨FGO
(b)HO∨PHO
(A4)(a)Gp→Fp
(b)Hp→Pp
(A5)(a)Fp→FFp
(b)Pp→PPp
(A6)(a)p∧Hp→FHp
(b)p∧Gp→PGp
(A8)H(Hp→p)→Hp
(A9)(a)FGp→GFp
(b)PHp→HPp
在对经典命题逻辑(记为PC)的语言、公式、推理规则作相应的扩充之后,在PC的公理集上加入上述公式中的某些公式,就可以构造出不同的时态命题逻辑系统L,例如:
PC+A0=L0(极小时态逻辑Kt)
L0+A1a=L1(树形时态逻辑CR)
L1+A2a,b=L2(线性时态逻辑CL)
L1+A2b=L树(树形时态逻辑Kb)
L2+A3a,b=L3(有端点线性时态逻辑)
L2+A4a,b=L4(无端点线性时态逻辑SL)
L2+A5a或者A5b=L5(稠密无端点线性时态逻辑)
L2+A4a,b+A5a=LQ(稠密无端点线性时态逻辑PL)
L2+A6a,b=L6
L2+A7a,b=L7
L2+A4a,b+A5a+A7a,b=LR
L2+A8=L8
L2+A8+(p∧Gp→HO∨PGp)=Lw
L1+A4a,b+A9a,b=L9
此外,目前正在探讨时态谓词逻辑。
时态逻辑试图把包含时态词的命题之间的推理系统化,从而为涉及时态语句的讨论精确化和推理严格化,提供语言工具和推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