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逻辑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39页(1851字)

又称“自然语言逻辑”、“自然逻辑”。

从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研究有关推理问题的学说。

自然语言是相对于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而言的,它具有指谓性和交际性。自然语言的指谓性与语言的体现思维的职能密切相关,它指每一语言单位(其最基本的单位是词)都是指称或述谓一定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客观对象(包括对象的属性与对象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东西(如观念)。

交际性同语言的交际职能紧密相连。

语言的交际职能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语言没有指谓性就不能发挥交际的作用,而没有交际性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就无所谓体现思维了。

语言逻辑仅涉及自然语言中的语形、语义、语用问题。自然语言的语形学只研究自然语言的语词符号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管人工语言及一般指号之间的关系,不涉及语词符号的意义。

自然语言的语义学主要研究对这些语词符号的语义解释,即研究这些语词符号与其所指谓的对象间的关系。自然语言的语用学相应地要研究语形、语义与语言使用者的关系、研究语言使用的语境。语言逻辑是介于语言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其重点是逻辑,中心议题是有关推理的问题。它要研究什么是“意义”的意义,特别是汉语中“意义”一词的涵义,要确定所谓语词意义或语句意义上使用“意义”一词的涵义,以建立一种正确的语义理论。

它要对“意义”给予科学的分类,研究各种“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出现意义转移的条件,以及各种修饰手法对意义的影响。还要从理论上阐述何谓同义、何谓反义、语词的同义与语句的同义的联系与区别,判定无意义的语句语句的歧义性和语词的模糊性,收集、整理、概括自然语言中丰富的科学定义的实例,发展新的定义理论。

此外,关于语境的范围和它对确定语义的影响,专名和摹状词的涵义及其关系,语句的语义结构分析,各种模态语句的逻辑特征,都属于语言逻辑的范围。

语言逻辑还要对蕴涵给予更切合自然语言的解释,分析预设与蕴涵的区别,研究各种推理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语义推理,确定推理的正确性,研究形式逻辑已经探索过的各种推理式及其在自然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语言逻辑虽然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但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罗已见其端倪。中国先秦诸子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就涉及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在训诂等学科中也涉及语义学的理论问题。

古希腊罗马学者除了研究形式逻辑之外,还广泛研究了非形式的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包括大量的关于语词、语句问题的研究和关于语言符号的论述,其《修辞学》一书涉及修辞的逻辑。

古罗马时期的修辞逻辑为当时流行的雄辩术提供了基础。

中世纪逻辑学家提出了名词指谓理论,并对语义悖论作了深入研究。17世纪阿尔诺与尼科尔合作的《波尔——罗亚尔逻辑》非常重视对自然语言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符号、指称、意谓问题。20世纪真正开始了语言逻辑的研究。

其中,弗雷格指出了关于词的涵义和指称的区别,罗素提出了语义指称论、语义悖论问题及解决悖论的类型论,还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奥格登和理查兹分析了“意义”的不同含义,他们及莫里斯、爱袭凯维茨等人的研究使指号学得到发展。

50年代,出现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对于语言逻辑产生了深远影响。莱科夫首次提出了“自然逻辑”的概念,认为自然逻辑是为自然语言建立的逻辑。

在这一时期,蒙太古语法的问世使得对内涵的逻辑分析更加深入。此外,50年代后期,苏联一些学者对语言逻辑的研究也取得有益的成果。我国语言界早就注意到语法与逻辑的关系问题。逻辑界最早提出研究自然语言逻辑的是周礼全。

他在1959年和1961年发表的论文中特别强调了形式逻辑与语法修辞相结合和语境研究的问题。

其后,他又多次系统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1979年,陈宗明着《现代汉语逻辑初探》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地论述语言逻辑的书。随后又有了王方名等人的《说话写文章的逻辑》等,在语言逻辑研究上探索着不同的道路。

1979年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成立后,语言逻辑的研究正不断深入。

。【阅读书目】:

《逻辑与语言表达》,陈宗明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语言逻辑基础》,马佩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语言逻辑引论》,李先焜等着,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语言学中的逻辑》,(瑞典)詹斯·奥尔伍德等着,王维贤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篇:问题逻辑 下一篇:规范逻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