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70页(4755字)

又称“政治科学”。

研究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科学的主要门类之一。

政治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政治学是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普遍研究,范围包括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全部政治现象及其规律性;狭义政治学是对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特殊研究,范围只涉及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部分政治现象及其规律性。

(亦有人将理论政治学与应用政治学的综合研究,称为广义政治学;将政治理论或政治学概论称为狭义政治学。)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曾对政治学的体系进行一些分类的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政治学界把政治学分为政治学原理、本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四大类。1948年,国际政治学协会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时,提出把政治学分为:(1)政治理论,包括政治理论与政治思想史;(2)政治制度,包括宪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共行政,政府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功能,比较政治制度;(3)政党、社团与舆论,包括政党、社团与结社,公民参与政府与行政、舆论:(4)国际关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

我国学者主要有如下意见:(1)从研究角度上分,①阐述政治现象基本理论与原则的概论类;②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外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制度类;③叙述中外政治史、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外政治制度史的史学类;④探讨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中外外交的国际政治与外交类;⑤研究行政管理、文官制度的行政类。(2)从课程结构上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说明政治关系的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本论分:阶级论、国家论、政府论、革命论、政党论、策略论、干部论、人民论、民族论、国际论;结论,概括关于政治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3)从学科性质上分,有基本学科,如政治理论(亦称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等;有分支学科,如国家学、政克学等;有边缘交叉学科,如政治社会学、政治传播学等。

一般说来,政治理论所阐明、研究的是政治活动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于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进行评价、解释和预见的思想体系,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理论或原理性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政治的概念、本质及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对于“政治”的含义,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认识。

一些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主要有如下观点: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达到最高的道德。②把政治说成是“权术”、“统治术”、“权谋”、“策略”等,主张政治就是玩弄权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③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④把政治解释成管理政府的活动,主要功能是开展政党斗争,关于国家内外事务方面的组织、法规、行政管理,候选人的活动与选举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多方面阐明了政治的科学含义:①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乃是国家政权问题。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政治关系本质是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⑤阶级斗争是政治,经济建设也是政治。

人们的政治生活,应该包含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两个过程。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①政治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的过程;②政治是一种治人的活动,即“治人之事”,所谓“治”,包括统治、管理、驾驭、驱驶、影响等意思,所谓“人”,包括阶级、政党,也包括不带政治色彩的个人或集团;③政治就是社会各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和阶级统治而进行夺取和维持国家政权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活动,等等。(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意义及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现代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政治现象是国家的活动,政治学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其二,政治现象是人与人之间有关权力的现象,政治学是研究一切权力现象的科学;其三,政治是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凡围绕着政府决策中心发生的事件就是政治现象,政治学是研究政府决策的科学。

对于政治学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亦有多种表述,如,政治学是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威的形式、活动和关系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是治国平天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政治领域——国家以及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以国家政治汉力为中心的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关于国家的性质、政体、国家的管理活动以及一个国家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政治关系,等等。(3)国家的概念、起源、本质,社会主义国家和剥削阶级类型国家的区别与联系(见“国家学”)。(4)什么是阶级,怎样划分阶级,阶级是怎样产生、变化和消亡的;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政府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器的构成形式。(5)政党的概念、起源、性质、职能等(见“政党学”)。(6)政府体制,政府机构及职能。

其中包括对国家元首、立法、行政、司法关系的研究。

(7)建设高度民主政治制度问题。包括民主同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等。

政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古代有关政治学着作是从周朝开始的,其中的《周书》和三礼,虽然杂有汉代儒家的观点,但基本反映了周代的封建等级思想和统治方法。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政事”可认为是世界上设置最早的政治课程;他和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基本上是一部有关政治的着作。

西方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源地是古希腊。

其代表人物及代表着作是柏拉图及其《国家篇》、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而亚氏是西方政治学公认的真正意义的创始者,《政治学》是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学说的代表作。

西欧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政治学被笼罩上蒙昧主义的迷雾,神学政治论和教权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代表人物及代表着作有:奥古斯丁及其《论神之都》,阿奎那及其《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政治学获得一定发展。意大利的马基雅弗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阐述为了达到君主集权的目的,依靠政治权力和权术,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可以背信弃义;一切政治关系的处理,都以财产关系为转移。

他的政治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开始。法国的让·布丹在其《共和六论》中,认为国家主权是最高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国家是最高的权力组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西方政治学的光辉时代。

霍布斯从性恶论出发,得出专制集权的结论,并设想以数学和几何学的严谨方法建立政治学体系。洛克从自然权利出发,论证了议会主权和权力分立的基本原则。

孟德斯鸠对权力分立的原则作了更深入的阐述,还从历史和地理方面对政体和法律进行考察,并主张以权力分立保障政治自由。卢梭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宣扬人民主权,反对权力分立原则,主张主权完全属于人民,认为民主政体是最好的政治形式。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逐渐站稳脚跟。贡斯提出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不同概念;边沁提出功利论,认为功利是国家和法的基础;穆勒提出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主张个人的绝对自由。

及至19世纪80年代,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学应运而生,他把政治学包容在社会学里,采用经验的、实证的、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用于研究政治现象。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大致可分:(1)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政治学以国家为主要对象,探求国家的起源、性质及分类,政府的结构及主要类型,宪法的条文及类别,方法上偏重制度与法律研究;(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政治学以权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权力的形成、分配和执行,以及权力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采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转到政策概念上,如政策的制定、目的以及执行过程,强调行为研究方法和决策研究方法。

其中发轫于20世纪初叶的行为研究法(亦称“行为主义政治学”)曾风靡西方政治学界。

这种方法认为,要了解政治现象,就必须从人们的实际的政治行为着手;而研究政治行为又应从具体的行为开始,以个人行为为主,但不忽视阶级、社团、政党和国家的研究;要以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特别重视以经验为根据,对政治行为进行客观的观察与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政治学研究在西方诸国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1880年,约翰·W·布格斯率先在哥伦比亚学院建立政治科学学院。

1903年,美国成立了政治科学协会。1908年阿瑟·F·本特利《政治的进程》一书,对美国政治学曾发生重要影响。当时的着名学者还有W·威尔逊、F·J·古德诺等人。20年代,出现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是C·E·梅里安。1960年,G·阿尔蒙德等人的着作《发展地区的政治》一书的问世,拉开了对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研究的序幕。以后,围绕发展理论研究形成三个学派:一派主张结台系统和结构功能论进行研究;一派主张着重研究社会过程;一派仍主张利用传统历史比较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开创了政治学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着作,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着作,都对阶级、国家、政党、革命、民族和国家关系等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是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指南。

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阶段,是由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开创的。严复翻译英国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思的《社会通诠》和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比较系统介绍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概貌。

其后,章太炎、邹容、陈天华、孙中山、陶成章等,都对政治学研究有过贡献。梁启超亦有许多政治理论着述。

二三十年代,我国政治学译作很多,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卢梭的《政治理想》、拉斯基的《政治和政治典范》等等。政治哲学方面的译作有《政治哲学导言》、卢梭的《民约论》等。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传播到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已开始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原理。其后,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讲授政治学。近代政治学进入我国大学讲台,是1903年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首先开设政治学科目。

1932年9月,在南京成立了旧中国的政治学会。建国后,政治学一度被取消。

70年代末开始重建。1980年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自1979年黑江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政治学研究所后,一些大学和研究单位相继组建了有关政治学的教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于1985年7月6日正式成立。

国内主要学术刊物有:《政治学研究》、《国外政治学》。

【阅读书目】:

《政治学概论》,赵宝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政治学原理》,邱晓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社会主义政治学》,云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政治学原理》,王慧岩编着,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政治学概要》,王邦佐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