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教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334页(1664字)
研究军事教育训练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是军事学的分支,又是教育学的一个部门。
军事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为依据,对现役和预备役官兵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由教育、训练、教养、精神-心理锻炼等基本要素组成。
“教育”主要体现在培养军人的精神素质方面,如政治理论教育,各级领导者言传身教的作用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影响,等等。
“训练”主要是培养军人的战斗素质,通过各种军事课目的教学,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技巧。“教养”主要是培养军人的纪律和作风。
“精神-心理锻炼”,目的在于使军人投入战斗时,形成面对复杂危险、瞬息万变的环境和长期紧张的神经-心理负担;平时为履行军人职责而克服艰难险阻所需要的情感-意志的坚定性和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军人的智力、体力亦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认识能力和身体素质获得提高。
军事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军事教育过程的规律,阐明军事教育训练的方针、政策和原则、方法,论述军事教育训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及军人自我教育的目的、内容、手段。
军事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军事教育训练的形成与发展,军事教育训练基本规律及在军队作战、建设中的作用,军事教育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等。(2)军事教育学论。研究军人教学过程的实质、内容、原则、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实施;同时,还预测军人教学内容、组织和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政治教育、战术训练、射击训练、教育训练等分科教学法的特殊性。
(3)军人教学的内容。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军事理论教育、作战常识教育及法制教育、形势教育、军体教育等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以阐明革命军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培养的原则和途径。(4)军事院校教学管理。
军事教育学渊源于军队的教育训练实践。
从原始氏族公社产生自治的武装组织起,就出现了最早的军事教育萌芽。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我国最早的一批着名军事家的军事着述开始包含着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的丰富内容。《孙子兵法》一书中所论述的制胜条件就涉及到: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方面。三国诸葛亮着的《诸葛亮心书》、唐初李靖着的《李卫公问对》有许多关于军事教育的精辟见解。
明朝戚继光写出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军事教育专着《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作出重要贡献。近代军事教育始于欧洲。17一19世纪,英、法、德、俄等国军事教育理论体系日趋完善。到19世纪下半叶,军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到确立。
俄国陆续出版了《军事教育学教程》、《论现代士兵的训练和教育方法》、《军事教育学论丛》等着述。中国近代的军事教育发展缓慢。林则徐曾按照“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要求训练军队;张之洞等创建“南洋陆军学堂”等军事学校,都在武装力量近代化训练上作了一些努力。
1924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下建立的黄埔军官学校,以俄为师,正规训练中国军队,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931年秋成立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改称“红军大学”、“抗大”),揭开了中国军事教育的新篇章。我军的军事教育学,随着人民军队的壮大,人民战争的进程和现代化、正规化训练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929年,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教育的十大教授法;1938年,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1943年,延安留守兵团创造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的经验,这些,都在我军军事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一定地位。我军丰富的军事教育训练理论、原则和方法,大都见诸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着述和实践之中。
。【阅读书目】:《简明军事教育学》,袁捷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