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75页(1250字)

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生态是指生物的特性和生活状态,表现为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生物和环境的综合体系,称为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如何保持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已成为人类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成的复合系统(称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研究生态经济系统中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运动规律,并以研究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作用和影响为主,侧重于对经济方面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协调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地、持续地稳步增长。

主要研究内容有: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投资来源、效果评价等等。

生态经济学是由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将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的尔萨斯。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以及“土地肥力递减律”,都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

本世纪4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明确提出了把环境、生态和资源、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首先使用“生态经济学”一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

60年代后期,他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文,提出了作为一门学科的生态经济学,并阐述了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探讨了重新确定衡量人类福利的尺度等问题。1972年,英国生态学家哥尔德·史密斯出版了生态经济学名着《生存的蓝图》。同年,以研究人口、资源、生态等问题为宗旨的“罗马俱乐部”提出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在各国引起很大反响。1976年,日本坂本藤良的《生态经济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生态经济学专着。

在西方生态经济学研究发展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也有较快发展,出版了一些专着,并对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同时还建立了各自的生态经济计量模型。我国近年来也开始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生态经济学。

1980年9月,在北京举行首次生态经济问题学术座谈会,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1984年初正式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阅读书目】:

《生态经济学探索》,许涤新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生态经济学原理》,王金新等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