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58页(1240字)

研究汉语的修辞规律、方法和语言运用技巧的学科。

属个别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对自古至今汉民族语言修辞理论的研究;狭义的仅指以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的,即现代汉语修辞学。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就是狭义的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随人们对修辞规律不断深化而演变和发展的。在30年代,王易在《修辞学通诠》(1930)一书中主张“修辞现象”是修辞研究的对象;金兆梓在《实用国文修辞学》(1932)中认为艺术也在修辞学研究之列;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1932)中把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确定为“担负实地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说述、说明:(一)各体语言文字中修辞的诸现象,(二)关涉修辞的诸论着的责任。

”在50年代,张瓌一在《修辞概要》(1953)中认为,修辞学所讨论的是怎样用词、造句、修饰、谋篇,怎样养成说话作文的风格这些问题。在60年代,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1963)认为,修辞学是从表达态度、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的角度来研究词汇、语法、语音的运用。

在80年代,一般认为,修辞学主要研究用词、造句、辞格的运用,以及布局谋篇的规律。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关于修辞的正确理论。孔子的“辞达”论就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见解。魏晋北朝后,开始有了具体修辞问题的论述,如魏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章的不同体裁和文章的不同风格的关系问题,指出8类文章(奏、议、书、论、铭、诔、、赋)的4种风格(雅、理、实、丽),成为我国文体和风格研究的先河。

南宋陈骙撰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专门论着,主要评论文章体式和研究六经诸子的文章句法,对汉语修辞科学的建立、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汉语修辞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初在西方和日本修辞学的影响下建立的。

现在看到的最早的修辞学着作,是1905年出版的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和伯纯的《文字发凡·修辞》卷。

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出版,在汉语修辞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今汉语文的修辞学专着。

建国后,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改变了修辞学过去脱离广大群众实际需要的倾向。1958年,毛泽东指出文章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在这以后的一些时期里,修辞着作中不少以“三性”的理论作为依据来论述修辞学的目的和任务。1980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后,有关省市相继成立了修辞学研究会(学会),出版有《修辞学习》(1982年创刊)等刊物。

。【阅读书目】: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弓着,天津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宋振华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篇:修辞学 下一篇:文艺修辞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