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92页(1250字)

又称“设计美学”。

研究劳动生产中的美学问题和劳动产品的艺术设计的美学问题的学科。

技术美学研究现代科技条件下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领域审美规律的美学;研究工业艺术的产生、发展的实质和条件;研究各种产品的外型功能、色彩、装饰及包装、装璜、广告等方面的艺术设计;研究厂房布局,建筑物设计,车间内部的排列、装饰、光线、色彩、音响的适当运用,噪音的消除;研究最能减少劳动者体力与精神疲劳的生产格局,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研究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在审美修养、美的理想和美的鉴赏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美学问题渗透在产品、设计和劳动过程等环节之中。其研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在现代科学条件下探求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规律,通过人的设计行为,赋予产品以美的特征;在形状和色彩方面,使产品既能满足人的实用需要,又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技术美学在国外有主张功能第一的芝加哥学派,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德国朱斯·凡德路提倡的“少就是多”的简化学派等。技术美学不等于装璜,也不是美化产品的手段(美化的意思只是附加装饰、打扮其外观),而是使工业生产和它的对象在功能、造型、结构、材料、工艺、色彩、听觉、视觉等各方面都达到完美地适应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给人以适应性的快感。

首要的是使产品本身的技术目的及审美要求在形式上统一和谐协调,不是给产品附加装饰。它是一整套新的美学体系。

现代的火车头的造型,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是流线型的曲线,既表现了火车头的功能——稳定与速度,又达到美观的要求。

一般认为,19世纪中叶英国建筑师、工艺美术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是现代技术美学的思想先驱。他所提出的劳动产品要适用、多样、美观,劳动过程要舒适、惬意,艺术和技术要结合起来,使劳动产品成为艺术品的主张,成为技术美学的最早思想萌芽。20世纪初,德国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工艺美术家,根据莫里斯的思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艺术工业联盟组织“维尔克邦德”。

20年代前夕,又成立了颇具规模的新社团“鲍豪兹”。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刺激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迪扎因”(即工艺设计)迅速产生,并在此基础上使技术美学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美学学科。1957年,在日内瓦成立了国际技术美学协会(又称国际工业品艺术装饰协会)。技术美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被介绍到我国。

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了《技术美学》丛刊。徐恒醇的《技术美学原理》一书辟有“迈向技术美的王国、技术产品的审美形态、人在物质生活中的审美心理、技术美学的历史和应用前景”等章节。

。【阅读书目】:

《现代科学之花——技术美学》,涂途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技术美学原理》,徐恒醇着,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年版;《技术美学和艺术设计基础》,(苏)施帕拉着,陈仲实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