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91页(695字)

研究人类生产劳动中审美规律的学科。

劳动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与美的关系,包括劳动美的本质,包含在劳动中的审美因素,以及劳动产品的审美造型等。人类的生产劳动,带有综合性,它由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多种要素组成。

劳动美学试图由这些要素入手,去揭示人类生产劳动的美学性质。

通常说来,劳动美表现为:(1)劳动主体美。

劳动主体不仅生产着物质财富,同时也在创造着美。劳动者所具有的健美体魄、娴熟的技艺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均能给人美的享受。(2)劳动工具美。任何劳动工具,只要具有内在实用功能和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就具有美的因素,也就能为劳动的美创造条件。

(3)劳动环境美。

在生产环境中,色彩和光线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可以稳定人们的神经系统,减轻疲劳,还可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劳动美的快感。

尤其是现代化企业,消除噪音,流通空气,适当使用音乐手段,以及绿化环境,均可创造劳动环境美的境界。(4)劳动组织美。

它包括劳动定额和定员的编制、劳动过程的组织安排、劳动保护、劳动竞赛、工资福利、劳动工资计划以及职工队伍等在内的生产劳动的各个方面实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把广大生产人员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能保持高涨的劳动热情,又能紧张、活泼的工作整体。现代生产还强调创造出不仅经久耐用而且造型美的产品。

劳动美学另一重要研究课题是劳动产品的美。实用性、造型与色彩,是构成劳动产品的审美要素。

劳动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发展起来的。它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