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09页(803字)

研究《资治通鉴》的学科。

中国史学史的分支。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光主编的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同《史记》一样,它既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名着,也是杰出的文学巨着,在中国史学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通鉴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对作者司马光的研究,包括他的生平、学术观点,特别是他对王安石变法的思想和在主持国政和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时期废止新法的政见与政策。(2)《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

包括利用《资治通鉴》中的史料研究自战国到五代的中国历史;《资治通鉴》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地位;《资治通鉴》的编纂体例,断句、标点等。(3)《资治通鉴》的文学研究。

《资治通鉴》自问世后,研究者不乏其人。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着有《资治通鉴音注》,该书对《资治通鉴》作校勘、解释、考证、辨误,并对史实进行评论,这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资治通鉴》的着作。

清代学者全祖望着有《通鉴分修诸子考》,对《资治通鉴》各部分的分工及其作者进行了研究。1946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张煦侯的《通鉴学》,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通鉴学”命名的着作,对《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历代研究概况、风格、体例作了系统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史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对《资治通鉴》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我国史学界对《资治通鉴》的研究主要是下述几方面:(1)对《资治通鉴》的评价;(2)对修编方法及编者分工的讨论;(3)对《资治通鉴》的“考异”和“注释”的研究。

通鉴学是一门尚不很成熟的学科,目前尚没有比较通俗、可供初学者学习的着作问世,但可参阅《通鉴学》(修订本),张煦侯着,安徽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上一篇:中国史学史 下一篇:史记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