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32页(1434字)

研究人的本质和人在世界中特殊地位的学科。

哲学人类学是近年国外广为流行的新兴研究领域,但各国对它的定义不尽相同。我国学者认为,哲学人类学概念的使用大致包含两层含义。广义而言,它是指哲学上的一切关于人的理论、观点和学说,包括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等等,即相似于通常所说的人本主义思潮;狭义而言,它特指在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克斯·舍勒尔(Max Scheler 1874-1928)所创立,后来发展为包括宗教哲学人类学、生物哲学人类学、心理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人类学等分支的庞大哲学体系。本辞典所讲的是狭义上的哲学人类学,它坚持哲学家康德当年宣布的人应该成为其自身目的的主张,力图把那些专门化了的学科重新汇集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全面地说明人的本质,以恢复人的价值的首要性。故可以把哲学人类学看作超越于各门关于人的科学之上,对人的本质、本性进行探讨的“元人学”。

哲学人类学主张把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反理性主义和当代具体科学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从哲学上解释科学已经发现的有关人的本性和人的环境的种种事实,在假定存在着一系列经过发展的科学思想的健全的本体基础上,建立一种有科学根据的新的形而上学,阐明人的本质及其在世界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同时力图避免经验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两种极端,既把人作为一个创造物来研究,又把人作为文明的价值标准的创造者加以研究,而具有精神的人不仅有能力超越自身的自然限度,而且有能力冲破狭隘环境的束缚,从欲望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决定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哲学人类学的特点是:(1)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人是什么,以及人在宇宙中占有什么地位。”认为完整的人是在科学视野中的人和哲学沉思中的人,是从人的内部考查和与外部关系中认识的人。

(2)强调人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即开放性原则)。它在研究之前或研究之后,都拒绝任何关于人本质的僵死的规定。(3)采用的基本方法论是“对人的某个具体现象(特征)的普遍阐释原则”。哲学人类学的各个分支的研究客体是不同的。

生物哲学人类学把对人的研究放在经验生物学的基础上,力求说明和跨越人的特性和社会文明秩序之间的鸿沟,相信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与人类以前在其中受到教养的那种秩序不同的生活秩序,相信人具有对所处环境作出巧妙的创造性反应的本性;文化哲学人类学试图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和在文化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价值来研究人,从而达到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宗教哲学人类学以人的传统宗教形象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企图从宗教的角度来论证人对世界的“开放性”理论,确定人的形象与神的现实性的相互关系,确定灵魂本体论的地位,把上帝看作是人类精神的投影和客观化,反映人类思想及其概念工具的范畴结构;心理哲学人类学主要研究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情绪、本能、欲望等等,旨在运用诸如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非理性主义的心理学观点来阐明人的存在,为解决“人是什么”这个哲学人类学的根本问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哲学人类学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1928年舍勒尔出版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初步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

【阅读书目】:

《现代哲学人类学》,欧阳光伟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人类生态学 下一篇:经济人类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