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390页(747字)
【生卒】:1866—1925
【介绍】: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习医,立志挽救民族危亡。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主张,遭拒绝,遂去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奔走海外,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创办《民报》,宣传革命,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改良派展开大论战。
同时,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12月29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职,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被迫辞职。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1913-1922年间,先后进行了讨袁、护法等战争,屡遭失败,陷于极大苦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活动,给了他以新的希望。他顺应历史潮流前进,在中国共产党、苏俄共产党和列宁的帮助下,1924年1月于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官学校,邀请苏联顾问,吸收共产党人参加,训练革命武装。
这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折。同年11月,他应北京政府之邀北上,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嘱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着作有《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多种。1956年出版了《孙中山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