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儿童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569页(1015字)
奥地利1918年建共和国,10年后即被法西斯德国吞并,直到1955年才重获独立,居民用德语,与德国有相近的文化传统和相近的政治历史。
奥地利在儿童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传统。例如舒蒂夫塔的包括《水晶》等杰作在内的童话集《五彩石》(1853),多产作家卡鲁依·马依的艺术高超、想象力惊人丰富的小说《遥远的西部》(1880)、《荒野的强盗》(1886)、《熊的猎人》(1891),马依还有着名的印第安人的故事,拥有广泛的读者群。
战后,奥地利作家卡尔·布尔克纳以社会问题为题材,创作出小说《乔安娜与沼泽地》(1953)、《拿波里的流浪儿》(1955),还有以广岛原子弹爆炸为题材的《定子,要活下去》(1961),作品内容既批判社会又富于冒险。
杰出的女作家克利斯蒂内·涅斯玲格(Cristine Nuslinger)的《红发小姑娘芙列吉莉凯》(1970)、《小思想家的行动》(1981)出手不凡,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很有深度。
奥地利着名女作家薇拉·菲——米库拉(1923— )的童话名作《华连丁吹草笛》写一个叫华连丁的男孩一吹草笛就能出现人们心里想要的东西,连连发生的奇迹寓含社会道德的诱导;女作家艾略克·丽妮格的《韦斐》(1955)把现实揉入幻想之中,怪异的故事令人激动;女作家米拉·洛别的《苹果树上的老大娘》;奥地利最出色的童话是与米库拉相异趣的涅斯玲格的《黄瓜国王》(1972)三部曲以及《留勃——留勃——乌拉!》、《洛里波帕》、《人造娃娃康拉德》,出版后蜚声世界,获国内外多种文学奖,包括1984年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奥地利的动物题材文学有优良的传统。
首先是世人皆知的费利克斯·萨尔登(Felix Saleten,1864—1945)的《小鹿班贝——森林里的童话》(Bambi,1923),这部动物故事不仅被译成各国文字而且还经狄兹尼波罗拍成电影,并大受欢迎。乔伊·娅旦森(1911—1980)写一只母狮的精采故事《野生的爱丽莎》,学者孔拉德·劳仑茨(1903— )写了一本关于狗的很有阅读价值的书《人寻找着朋友》,作家弗列洛德写了一本受到少年儿童热烈欢迎的书《袋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