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选的随机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江苏人民出版社《行政管理学简明辞典》第370页(700字)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领导干部的心理学方法。

由菲德勒(E.Fiedler)在50年代初期指出,整个理论具有明显的归纳特点。该理论先后经历了实验阶段和理论发展阶段。菲德勒在实验阶段开始关注工作群体中的领导一成员关系,并用语言分类方法获取受试者对最佳共事者和最差共事者的描述,然后在仔细-粗心、忧郁-快乐、有能力-无能力这三个性格对的基础上算出对立假定相似分数(ASo)。对立假定相似分数表明受试者对他人的态度,分数高表明受试者关心自己的人际关系,需要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分数低的受试者相对独立于他人,较少拘泥于感情,易于拒绝不能与之共同完成指定任务的同事。实验表明,对立假定分数低的领导者一般容易取得成功。在理论发展阶段,菲德勒用最差共事者比率(LPC)进行测试,并参考领导的职权、任务的结构、领导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群体进行分析。

其中职权指领导者的合法权威及其运用消极和积极制裁的权限,职权便于领导。任务结构指规则、管理、职责说明、角色规定等细则,任务结构仅存在于目标明确的工作条件中。

领导和成员的关系表现为领导被认可,成员忠于领导和成员对领导的积极反应。良好的领导-成员关系具有相当积极的群体气氛。

对群体的分析表明,领导者的主要动机是控制和影响本群体,实现这一动机的基础是良好的领导-成员关系,实验表明,最差共事者比率试验得分低的人最能实现这一动机。由于组织内部的人事变动、机构调整、生产线改变等会引起机构内部环境骚动,就必须由最差共事者比率试验中分数较低的人来维持工作群体。

领导人选的随机理论为科学地选择工作群体的领导干部作出了尝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