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201页(934字)

列宁写于1920年4-5月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这部着作,是针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内出现的“左”倾思潮而写的。文章总结了俄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在是否参加资产阶级议会、应不应当在反动工会里工作、可否作必要的妥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阐述了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原则,痛斥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的叛卖行径,详尽批判了德、英、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共产党内的小资产阶级“左”倾思想,论述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特点和国际意义。(1)针对当时的“左”的无政府主义思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学说。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揭露了打倒权威和领袖的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是“把一些胡说八道、满口谬论的新领袖拉出来代替那些对普通事物还能持常人见解的老领袖”(《列宁选集》第4卷第199页)。

(2)文章指出:“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作斗争,改造“小商品生产者”,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作斗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消灭资本家,而且意味着“消灭小商品生产者”,但对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改造他们”。“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必须进行长期的共产主义教育。

(3)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极其宏伟的工程,尤其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刚刚胜利之际,“不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人材,就不能建设也无从建设共产主义”,对这些知识分子,应当“改造他们,重新陶冶和重新教育他们”,因为工人阶级来不及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4)强调“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否认党的纪律,“这就等于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而有利于资产阶级”(同上第200页)。这部着作,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学说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批判“左”倾机会主义的强大武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