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贵金属贬值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164页(752字)

由于生产金银本身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而造成流通中的金属货币价值的降低。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生产金银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应地提高。在十六、十七世纪,由于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和开采金银矿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金银的产量猛增并使其价值大幅度降低,于是出现了贵金属贬值。

随后黄金的开采量继续不断增加,十八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黄金的平均产量,比十八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增加了一倍,比十七世纪增加了两倍。

由于价值大大降低了的金银充斥欧洲市场,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这种情况造成了一种假象,好象物价的上涨是因为有更多的金银充当了流通手段。其实,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涨落不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而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和贵金属货币价值的大小。在商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同贵金属本身价值成反比例变化,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成正比例变化;在金银价值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随它本身价值的变化而按同一程度变化,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按同一程度变化。在商品的价值和金的价值一同变化时,如果变动方向相同但程度不同,或变动方向不同,都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发生影响。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和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决定的。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流通所需要的数量,那么,多余的货币就会自动退出流通,成为贮藏货币,商品价格不会上涨。

事实上,“在十六、十七世纪,价格的提高与贵金属的增加并不一致;商品价格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才显出有一点变动,至于商品交换价值普遍按照金银的降低了的价值来估计,即这一革命掌握所有商品的价格,那更是很久以后的事了。”(13·153)

上一篇:规律 下一篇:《资本论》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