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过剩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460页(2820字)
社会上的一部分人被置于特定基础的再生产条件之外而形成的“过剩”。
人口过剩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特定的经济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过剩人口及其增长规律。
马克思明确地把人口过剩区别为两种: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而引起的人口过剩,表现形式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增长而引起的人口过剩,表现形式是“生产力压迫人口”(见8·618-619)。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人口过剩,都是因为一部分劳动人口无法和生产资料结合。
“他们不仅一无所有,而且无法依靠劳动为自己谋取生活资料,于是变成了赤贫。”(46下·105)
在奴隶社会,奴隶本身就是该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
因此,例如“对雅典的奴隶来说,除了所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他们的繁殖没有任何限度。我们从未听说古代曾有剩余奴隶。
相反,对他们的需求不断增长。
”(46下·108)而已被排斥在生产领域之外的平民,却变成了相对过剩人口而沦为赤贫,靠奴隶制国家和富有的奴隶主的施舍为生。马克思说:“面包和娱乐时期的罗马平民倒是赤贫。(46下·105)
在古代,还有一种形式的过剩人口,即古代人遣送出去的移民。
“这些人在当时的所有制的物质基础上,即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在同一空间继续生活下去。”(46下·105)例如在希腊和罗马,采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的形式强迫移民。
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超过这个限度,古代文明就有毁灭的危险。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它们只能有为数不多的公民,“过剩”的人口的唯一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另外还有一些从事游牧、狩猎和战争的部落,它们的生产方式使部落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有大片的土地。为了维持该民族的再生产方式,为了维持作野蛮人,也只能有为数不多的人口。
“因此,过剩人口就不得不进行那种为古代和现代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充满危险的大迁徙。”(8·619)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农民只有靠租佃地主的土地,才能实现自己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结合。
那些丧失土地和被迫逃亡沦为乞丐的赤贫者,在修道院里帮助盲人消耗剩余产品的人和封建的侍从,构成了封建社会的过剩人口。
如果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是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因而一部分劳动者在当时的生产方式下不能同生产资料结合而形成人口过剩,那么,“只有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下,赤贫(指过剩人口——引者)才表现为劳动自身的结果,表现为劳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46下·105)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增长,资本积累也在增长。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要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地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则相对地减少,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使一部分工人相对于资本增殖的需要来说成为“过剩人口”。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23·691)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通常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人口过剩和停滞的过剩人口。
历史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过剩人口,不是由于生存资料不足引起的,因而不是什么“绝对的过剩人口”,而是同生活资料再生产条件相比的过剩。
马克思指出,过剩人口“同并不存在的生存资料绝对量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同再生产的条件,同这些生存资料的生产条件有关,而这种生产条件同样也包括人的再生产条件,包括整个人口的再生产条件,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的再生产条件。这种过剩纯粹是相对的,它同整个生存资料没有任何关系,而同生存资料的生产方式有关。”(46下·108)
人口过剩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中虽曾经存在过,但都没有资本主义条件下这样引人注意。最先尝试对人口过剩问题作出说明的,是一批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例如葛德文、孔多塞等。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认为只要消除财富占有上的不平等,劳动人民所遭受穷困的折磨就会消失。
这种纯道义上的说明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人口问题的实质。
马尔萨斯是最先提出“过剩人口”这个概念的人之一。但他把人口过剩解释成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而与社会制度毫无关系。马尔萨斯“把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的过剩人口看成是一样的,不了解它特有的差别,因而把这些极其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关系愚蠢地归结为一种关系,归结为两个等式:一方面是人的自然繁殖,另一方面是植物(或生活资料)的自然繁殖,把它们作为两个自然级数互相对比,一个按几何级数增长,一个按算术级数增长。这样一来,马尔萨斯便把历史上不同的关系变成一种抽象的数字关系。”(46下·106)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把人口增长规律完全当成了自然界的繁殖规律。他把一定数量的人同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硬联系在一起。
英国古典学派的代表人之一约翰·巴顿是最早提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会产生工人过剩的经济学家。他论证了随着机器的使用和改进,同一个劳动力会推动更大资本量,所以机器将排挤工人。李嘉图接受了巴顿的观点,把这一理论又推进了一步。
他论证了,随着机器的发明与采用,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就必然会减少,人口也将过剩,劳动阶级的生活状况就会陷于穷困。这些论述都是很有科学价值的,但是他们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也没有从根本上驳倒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克思科学地提出了“相对过剩人口”的思想。他在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揭示了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指出:“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产生永久性的显而易见的工人人口过剩。”(25·249)马克思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过剩人口,绝不是如马尔萨斯提出的自然人的几何级数繁殖和生活资料的算术级数增长的抽象的数字对比关系所造成的,而是随着资本积累增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变资本不断增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的结果。它是资本积累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存条件。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实质;同时,他还谈到了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剩人口问题,阐明了“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见46下·104)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