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流通手段量的规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马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590页(960字)
马克思在论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指出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规律是:
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即“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23·142)。
与此根本相反,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则认为:商品的价格由流通的货币量的变动来调节,货币增多,商品价格便提高,货币减少,商品价格便降低。货币数量论的这种错误理解是由于他们看不到货币的本质以及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其他职能,只把货币看作是流通手段;也没有看到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区别,以为全部金属货币都要进入流通,同纸币一样总是留在流通之中,以致将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混为一谈。
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的错误是明显的。但是,他在阐述时加上了贵金属在国际间的流动问题,从而把这个错误观点扩大了并掩盖了。
李嘉图断言,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中金的运动自发地调节各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国家由于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而引起物价上涨,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了,货币价值跌到了它的金属价值以下,于是就会导致金的输出和商品的输入;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不足而引起物价跌落和货币价值提高,则会导致金的输入和商品的输出,这样便自发地恢复了商品和货币的平衡,因为金的这种在国际间的流动,可以使得每一个国家的货币适应于流通的需要。
据此,李嘉图得出结论说:“贸易逆差只能是流通手段过剩的结果……铸币输出是因为它价值低廉,不是逆差的结果,而是逆差的原因。”(23·164)
李嘉图关于贵金属的国际运动的观点是错误的,它所依据的货币数量论就是根本错误的。
只要我们确认,流通中的货币量是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所决定,那么,就可以肯定,“即使在实行纯金属流通的情况下,金属货币的数量和它的增减,也同贵金属的流进或流出,同贸易的顺差或逆差,同汇率的有利或不利,没有任何关系。”(27·193)所以,马克思在论述世界货币时,批判了李嘉图的观点,指出“我在评论李嘉图时曾详细说明,对贵金属的国际运动的错误理解,不过是反映了对调节流通手段量的规律的错误理解。”(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