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239页(984字)

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的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它是以科学技术、生产(或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劳动定额标准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时间标准和产量标准;按其符合程度可分为综合定额标准和单项定额标准。

劳动定额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统一平衡性。定额标准是在对延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充分的分析研究,并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

(2)先进合理性。定额标准是以先进的工艺技术、先进的操作方法和合理的生产组织为基础,在充分利用劳动时间、设备、工具和工作地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是从劳动工作的全局利益出发,经过对比分析、优化选择、综合评比,反复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3)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劳动定额标准一经正式颁布,就成为企业以及各级生产、建设、科研、行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成为劳动者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规范。

劳动定额标准的技术要求:(1)恰当地确定时间标准的综合程度;(2)合理地规定制定时间标准的精度;(3)正确地选择影响延续时间的主要因素,确定其变化范围和具体数值。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作用:(1)有效地节约劳动消耗以及物化劳动消耗,合理开发和利用包括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2)积累实践经验,推广科学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3)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确立共同遵守的劳动规则,协调各方面的关系;(4)为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创造条件;(5)有利于对职工劳动成果的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6)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编制时间标准的基本步骤:(1)确定时间标准的内容;(2)拟定工作内容分类表,设计标准表的格式;(3)通过观察测定,取得所需的时间消耗数据;(4)应用图示分析法,整理和研究所测定的数据,绘制影响因素与延续时间之间变化关系的图线或寻出经验公式;(5)根据不确定的时间标准图线或经验公式,编制时间标准表;(6)检查已确定的时间标准的质量,并组织实施时间标准。

上一篇:劳动定额制定 下一篇:动作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