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员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大辞典》第241页(1139字)

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确定各类人员定员。

常用的方法有:

设备定员 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规格、开动班次,以及工人的看管定额、出勤率等因素来计算定员。这种定员方法主要适用于操作设备作业工种的定员。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1——设备定员人数;n——同型设备开班台数;m——单机定员标准;s——该型设备平均开动班次;v——出勤率(<100%)。

此方法的关键是正确确定n,s。

效率定员 根据工作量和劳动额计算定员的方法,适用于能够用劳动额表现生产工作量的工作岗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2——效率定员人数;T——单位产品工时定额;Q——产品产量;C——计划期废品工时;B——零星任务工时;t——制度工时,一个工人在一年内制度工作日数与法定工作日长度的乘积;p——工时利用率;a——工时定额完成率。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合理确定T,a。

比例定员 根据某一类人员同职工总数或其他各类人员之间的适当比例,用比例关系计算定员的方法。适用于辅助性生产、服务性工作或教育、卫生等单位的定员。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3——比例定员人数;F——服务对象的人数;m1——定员标准比例。

岗位定员 根据设备或工作岗位的多少或岗位重要性来确定定员。适用于大型装置性生产、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工人以及某些看守性岗位的定员。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4——岗位定员人数;m′——岗位定员标准;s′——班次;n′——同类岗位数;v——出勤率;E——轮休系数。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合理确定n,m。

职责定员 按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以及机构内部的业务分工和岗位职责来确定定员的方法,适用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影响职责定员的因素有管理层次、机构设置与分工和工作效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