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商品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1页(935字)

按经济形态的演化序列确定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征的概念,指发展中国家被扭曲了的市场不统一,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商品经济,由谈世中等人于1990年完成的中国七五计划重点项目《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不发达商品经济研究》首次提出。

以往的发展理论将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征描述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结构落后、生产关系依附性等。他们根据经济形态的演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综合考察,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最基本特征是“不发达商品经济”。

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他们还指出,不发达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同于现代发达商品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是世界商品经济不平衡发展中被压抑、被扭曲的一极。它与发达商品经济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它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落后的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低下的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和市场化,尚未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市场体系,传统的自然经济成分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市场机制不健全或被扭曲,导致市场竞争不平等,市场信息不灵,反馈功能差,商品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其价值和供求关系,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政府、企业、个人难以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佳动力结合点,缺乏法律化、规范化的市场秩序等。它的结构特征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共存和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传统的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存,以及城乡对立、市场分割等。

它们各自按不同的方式组织生产活动。

其中,现代商品经济部门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依附性,产品主要服务于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对国内经济的辐射和联系功能较差;传统自然经济部门则大量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深受地方传统的宗法势力的影响和控制,它们已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独立后为合理配置资源而采取的过度的国家干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不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目前,就整体而言,发展中国家正处于从不发达商品经济向发达商品经济过渡的进程之中。

它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商品经济发展的老路,但也不能违背一般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它必须另辟新径,从总量增长、结构升级、市场统一、机制转换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发展由政府适度干预的商品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