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锰结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340页(491字)

海底自生多金属沉积矿产。

亦称锰矿球、锰矿瘤、锰团块、铁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它的基本形状和存在方式有:圆形或椭圆-压偏形贝状,主要表覆于2000米~6000米深的开阔洋底;附着在大洋洋底岩石和碎屑表面的硬壳状、饼状或硬币状的团块,在陆架区典型存在。团块状结核以含锰、铁为主,其他有色金属含量很少。硬壳状结核需预先在现场破碎,否则无法作为单独的矿石开采。

只有贝状结核矿石具有可利用远景,通常所讲的海底锰结核即指这种矿石。海底锰结核直径一般为1厘米~20厘米,表面呈土黑色、褐色或棕褐色,比重在2~3左右。

它以锰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为主要成分,含有锰、铁、镍、钴等50多种元素,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平均含量分别为:锰30%、铁24%、镍10%、钴0.5%,比地壳中的平均值高46倍~274倍。海底锰结核是“活”矿床,根据同位素测定,其生长速率平均100万年增长几毫米至几厘米,估计现在仍以每年约1000万吨的速率生长。对全球海洋中锰结核的总储量有不同的估计,一般认为达3万亿吨。海底锰结核具有储量巨大、高品位、多金属成分和取之不竭等特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