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414页(855字)
发展经济学中运用结构分析方法,考察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而研究其特殊的发展机制和可能的发展进程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普雷维什、辛格、缪尔达尔和刘易斯等。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停滞是由于储蓄不足、资本短缺所致,也就是说是由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供给不足则是由一系列结构上的原因造成的,其核心就是结构的刚性和非均衡。
发展中国家结构上的特点使其经济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重复早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而应对不同的经济部门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进而通过结构改革,有意识地对经济发展进程作出安排。
结构主义者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时,提出了着名的二元结构理论。
其中,J.H.布克从社会体系考察,提出了社会二元结构理论,即输入的社会体系与原有另一种社会体系的矛盾和冲突,构成发展中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结构特征。B.希金斯从技术因素考察,提出了技术二元结构理论,即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的技术差异导致生产函数各不相同,进而引起经济现象性质的差异。A.刘易斯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经济二元结构理论,即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收入差别和农村存在着的大量潜在失业人口,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最终形成工业化的发展机制。另外,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结构的差异、经济的不均衡和利害的冲突,不仅表现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反映在国际经济运行机制中。正是这些结构特点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价格和市场调节的均衡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相反,滞后、刚性、短缺、过剩等非均衡现象却普遍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不仅受到约束,而且增长所带来的利益也不可能惠及广大民众。因此,结构主义者主张将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在动态的、结构性因果变动的基础之上,发挥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或采取平衡增长的策略,或采取不平衡增长的策略,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进行控制,以有效地突破现存的结构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