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大辞典》第700页(1102字)

一种把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有机地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经济改革过程中,苏联学术界提出并讨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当时,以列昂节夫和利西奇金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强调要重视市场的作用,主张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列昂节夫认为,忽视市场的要求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计划原则;把计划管理同利用市场机制对立起来,给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生产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消费者没有足以影响生产的可能性;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社会主义排除了市场对生产的作用。利西奇金则指出,不以市场为依据的计划,如同不由计划组织的市场一样,是无力对付比例失调现象的;正是在计划与市场的辩证统一中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最有效的领导体制。此外,有些苏联经济学家还主张实行某种程度的价格改革和实行有限度的市场竞争。但以上观点在当时不为官方接受,并受到严厉批判,被斥之为“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故此而得名。80年代中期以后,在原苏联,“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术界进一步论证了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商品货币关系对于社会主义来说不是异己的力量,而是其“必然的属性”。

其主要论点如下:(1)市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市场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市场为社会主义所固有,它与社会主义并行不悖。

(2)市场经济是迄今最有效的经济体制。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积极开展市场竞争,才能消除平均主义心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劳动者的经营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国民经济得以平衡发展,以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3)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消除生产者的绝对垄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核算收入、职工的工资和社会基金等均取决于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能力;如果产品没有销路,企业就有破产或倒闭的危险。因此,市场机制能够形成一种压力,打破垄断和停滞,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4)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经济生活踏上民主化的轨道,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加强。

因为,向市场经济过渡就要实行经济的非国有化和民营化,从而为发展自由经营活动提供了保障。原苏联的理论家认为,这是一条在自愿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基础上的真正的生产社会化的康庄大道,是经济生活真正社会化的源泉和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基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在处于改革条件下的其他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但由于改革仍处于过渡期中,这一理论尚未定型,它依然是理论界争论的热门话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