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8页(555字)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一个派别。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银行信用制度的作用日益重要。1797年英国政府决定银行券停止兑现,该政策实施后,于19世纪初出现了物价腾贵、银行券贬值、黄金价格上涨现象,由此引起全社会对货币制度的关注和争论。到1840~1844年英国议会发行委员会讨论银行券发行时,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银行学派和通货学派。银行学派以富拉尔顿(John Fullarton)和图克(Thomas Tooke)为代表,认为发行银行券的数量是由流通中的需要决定的。

当贵金属价值不变时,货币发行量随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无论英格兰银行发行银行券多少都不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如果超过需要量就会自动流回银行,因此不需以黄金准备来限制银行券的发行。

他们反对货币数量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该学派的理论中关于商品流通量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观点和他们对货币数量论的批判是正确的。

但是他们主要是从货币金融学的角度一般地论述货币发行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学派否认国家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对纸币发行量的能动作用,实际上是为国家对纸币发行过量,造成物价上涨所应负的责任进行开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