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403页(717字)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金融理论和政策主张。

麦金农(Mckinnon,R.I.)和肖(Shaw,E.D.)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原因之一是“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或“金融浅化”(financial shallowing),货币机制发挥不充分,金融资产不发展,国家干预过多,但即使如此,货币和相对价格仍在发挥作用。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应当解除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由金融市场的自发活动去决定利率、汇率,通过自由利率、浮动汇率来调节并促进经济活动,以实现金融自由化或“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具体建议是:①反对政府限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让利率由金融市场自由决定,以提高储蓄积极性,准确反映资本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②反对以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认为通货膨胀只会引起金融浅化,“通货膨胀税”会降低定期存款的实际价值,挫伤储蓄积极性,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③反对固定汇率制,主张实行自由汇率或允许汇率随市场变化自由浮动;④强调改革财政政策,改革税制、税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金融自由化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财政、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但这种理论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却忽视了收入均等化和政府投资的作用等问题。

遵循金融自由化的思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亚国家配合其他对外开放的政策,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1997年7月开始出现的“金融风暴”并进而转化为经济危机又表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某些片面性。参见“金融抑制”、“金融深化”。

上一篇:新古典主义复兴 下一篇:金融深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