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红军人物志

刘伯承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红军人物志》第197页(1729字)

【生卒】:1892~1986

【介绍】:

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一个农民家庭。

原名刘明昭。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学习。

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率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1926年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领导沪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率起义部队与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

1927年起义部队失败,徒步出川,绕道陕西到武汉。大革命失败后,同年7月下旬接受中共中央指示转往南昌,与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参与指挥起义军南下作战。1928年赴苏联学习。同年夏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作军事问题补充报告。

1930年夏毕业于苏联伏芝军事学院。不久回国,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9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

12月到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32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中央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反对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教条主义错误,于同年秋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调任红五军团参谋长,10月参加长征。

参与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同年12月复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后兼警备司令员。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尔后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口,保证了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5月兼任先遣队司令员,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进入大凉山时,坚定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尔后率第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进行了斗争。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1936年秋率部到达甘肃会师。10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总参谋长兼红军大学副校长和第二校校长。

1937年2月任红军援西军司令员,营救了大批西路军失散人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在华北前线组织所部进行了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领导晋冀豫和冀南等解放区军民,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43年9月赴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后返回晋冀豫根据地,指挥全区军民对日军进行大反攻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先后指挥了上党、邯郸、豫北等战役。1947年6月,与邓小平率二十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和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

1948年11月任淮海战役前线总前委委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和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等作战。同年冬参与指挥西南战役,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为我军院校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6年10月7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主要军事论着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

上一篇:刘伯坚 下一篇:中国红军人物志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