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兰德娄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78页(1133字)
【生卒】:1867—1936
【介绍】:
意大利小说家、剧作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就读于巴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文学系,后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
1892年回国,定居罗马,从此在罗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执教多年。1925年组织“罗马艺术剧团”,担任艺术指导。1926至1936年他带领剧团在欧美各国巡回演出。1934年“因为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皮兰德娄的创作极为丰富,有短篇小说300多篇,结集为两卷本的《一年里的故事》(1937),长篇小说7部,剧本40多部,诗集7卷。他从写诗开始文学创作,但是青年时代模仿卡尔杜奇写出的抒情诗不很成功。
在本世纪的头10年他主要写小说,小说创作使他蜚声文坛,1910年以后转入戏剧创作,剧作达到最高成就。早期的小说受真实主义影响,以故乡西西里岛为背景,暴露社会的阴暗面,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第一部属于真实主义的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是其成名作。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加尔》(1904)则在主题上发生变化。
小说通过乡村图书管理员帕斯加尔离家出走后伪装“死亡”,改变身份,企图寻找“自我”而失败的经历,表现现代人的孤独与苦闷。从此之后,人的理性思考与社会生活的非理性变化之间的矛盾,成为皮兰德娄一系列小说的主题,如长篇小说《老人与青年》(1913)、《电影摄影师的笔记》(1915)、《一个人,既不是任何人,又是千万个人》(1925)和某些短篇小说。
他在这些作品里着力刻画一个荒诞不可知的外部世界与一个充满种种焦虑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皮兰德娄因此而成为现代派文学的先行者。
皮兰德娄把他对于哲学和文学的新思考集中阐述在《艺术与科学》(1908)、《幽默主义》(1908)两篇论文之中。皮兰德娄利用戏剧艺术将他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为了表达清楚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他又对戏剧艺术进行许多革新和实验,使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和《亨利四世》(1922)是其代表作。前者用“戏中套戏”的方式,让幽灵式的剧本中角色出现,与扮演他们的演员对话,表现双重主题。
其一是艺术在反映客观真实上的局限性,其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思想的困难。后者通过一个与现实生活隔绝20年之久的人企图回归正常生活而失败的故事,表现自我与现实的冲突,人的本性与人的社会表现即“假面具”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借用古人亨利四世的身份,装疯发狂,将其内心的深刻悲剧演示出来,达到极佳效果。
这两出戏情节荒诞,结构巧妙,哲理意蕴丰富。皮兰德娄的全部剧作收集在戏剧集《赤裸的面具》(1925-1935)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