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心理语言学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20:27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48页(622字)

综合运用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原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习得、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

其学科性质是把人类行为和人类语言这两个研究领域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坎特于1936年在“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和语言学家赛比奥克共同编辑出版了“心理语言学”专着,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当今,心理语言学界有三大派别:一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斯金纳、莫勒等为代表的“联想派”,其基本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他们不承认有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之分,只承认有言语活动,并把语言看成是“一系列话语”。二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内容派,也称转换生成学派。他认为,人先天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简称LAD,人类有生成语言的能力。语言生成的过程,包含着一连串的转换过程,即从基础部分生成代表句子意义的深层结构,然后再从深层结构转换为表示句子形式的表层结构,言语表述是由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而言语的理解则是由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

三是以美国学者洛宾、福德尔和黑维尔为代表的程序派。他们的观点近似于内容派,认为语言之所以有规律,主要是因为人具有先天的程序机制。现代心理语言学广泛地应用于宣传新闻、文学、教育、工程、航空、通讯等领域;对于诊断、治疗言语障碍疾病也有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