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热处理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35:0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518页(1010字)

热处理方法就是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进行必要的保温,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由于并非所有材料的内部组织都随温度而变化,因此能通过热处理改变性能的材料只局限于少数几种,其中,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铁及其与碳等元素形成的铁碳合金——钢。我们常说的热处理,主要就是指钢的热处理。

钢通过热处理在不改变形状、尺寸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变化使其强度、硬度增加,提高了材料耐磨性或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

所以钢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钢的热处理方法在机械制造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各类机械上有75%左右的零件需进行热处理,而工具、量具、模具和滚动轴承等则需100%进行热处理。

由于各种机器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性能要求、所用钢材是各式各样的,因此钢的热处理方法也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

1.退火。将钢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钢的组织发生转变的温度),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冷却(冷却速度缓慢)。退火工艺常用于钢件毛坯在切削加工前的“预热处理”。从而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改善组织,从而利于切削加工。

2.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正火工艺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因此得到的组织性能与退火不同,硬度较高。

因正火工艺将钢件在炉外冷却,因此设备利用率高、工艺简单、经济,常用作低碳钢工件的“预热处理”。

3.淬火。

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迅速冷却。钢材,尤其是含碳量高的钢材通过淬火可以获得高硬度的组织,因此各种工具、量具、模具和滚动轴承等都须淬火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空冷或水冷。

回火可以消除由淬火引起的脆性使钢件有一定的韧性。淬火后的工件一定要回火。

此外,热处理方法还包括仅改变零件表面组织和性能而其心部组织性能不变的表面热处理方法、使零件表面的化学成份与组织都改变的化学热处理方法等。

上一篇:形位公差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