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道德概念的发展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7:41:1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429页(461字)

道德概念是对道德准则和意义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儿童对道德概念的掌握有一个过程,并且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联系。儿童很早就从成人的态度中对道德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小学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相当肤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认识上。有人曾就“勇敢”“友谊”“负责”等概念对小学生道德概念的理解作了调查。发现既使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只有2/5左右的儿童达到正确理解的水平。由于儿童对道德概念尚未准确地理解,因而往往会造成一些道德概念上的混乱。如分不清“包庇”与“友谊,“勇敢”与“冒险”。林崇德研究儿童道德是非概念,发现中学生道德概念的发展分四级水平,一、不理解或概念重复。

二、停留在现象认识。三、初步揭露实质。

四、理解到实质。初中一、二年级处于一、二级水平。

如这时的学生在回答“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抽烟?”时说“抽烟不好呗。”初三学生处于三级水平。高中之后达到四级的日益增多。道德概念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

研究表明,到高一年级,80%个体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趋向基本定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