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伦理大辞典

君无适主,妇无适匹

书籍:中国伦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8 23:56:0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伦理大辞典》第374页(580字)

明清之际王夫之的伦理命题。

语出《广传·周颂》:“燧农以前,我不敢知也,君无适主,妇无适匹,父子兄弟朋友不必相信而亲,意者其仅颖光之察乎!”王夫之认为道德伦常是人类进化到一定阶级上的产物,人类的祖先源于“植立之兽”,唐虞三代以前并无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伦常道德可言,其时“人之异于禽兽无几也”。就是道学家所美化的唐虞三代,实际上也无异于明清时期广西等地少数民族的土司统治,并不是“天理流行”的理想道德状况。

“世益降,物益备”,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化,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道德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经历了一个文之不备到文之全备的过程。

“善恶藉赖于生计”,如果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即使圣人也不可能施仁义礼乐教化于落后地区。“君臣之伦,礼乐之化,圣人岂不欲普天率土而沐浴之乎?时之未至,不能先焉”(《读通鉴论》卷三)。道德本身也是随社会进化而不断变化的。

“洪荒无辑让之道,唐虞无吊代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周易外传·系辞上传》)。因而否定了程朱的“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朱子语类》卷九十五),把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原则说成是“无所适而不在”的永恒不变的“天下之定理”的说教,说明了道德伦常、礼乐教化是社会进化的产物,是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紧密相连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