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辩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3:11:3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391页(527字)
《韩非子》中的篇名。
本篇的“辩”指游说之士的诡辩,其内容为对诡辩的诘问,并分析诡辩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原因。本篇开始就以问答的形式指明诡辩“生于上之不明”。以下的内容皆围绕这个命题展开。
本文对“令”与“法”做了定义性质的说明,指出“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认为在圣明君主统治的国家里,命令是最尊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唯一准绳。
本篇指出,在圣明君主的国家里不可能产生游说之士的诡辩。这其间的原因在于,明君对于游说之士的言辞要“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不敢言,智者无以讼”。韩非认为,在圣明君主的治理下是不会使诡辩盛行的,因为君主能运用赏罚的手段。乱世的情况则与此相反,“主有令,而民以文学非之;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对于君主的命令民众会在游学之士的煽动下到处非议,官府有法,民众也会在私下违反。乱世的君主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是放弃其法令而迁就游学之士,所以说乱世多游学。本篇抨击游学之士的理论多为无的放矢的谬论,然而社会所需要的则是能够取得实际效用的理论,“言行者,以功用为的彀者也”。
韩非指出“上不明,则辩生焉”,君主采取何种政策是决定社会舆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