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4:35:4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81页(445字)

孟子关于社会、人生的重要伦理思想。

意谓忧愁患难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赵岐注曰:“入,谓国内也。出,谓国外也。”拂,弼之假借,赵岐注曰:“法度大臣之家,辅拂之士。”孟子于文中列举、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圣君贤臣兴起或被举荐的过程,指出,凡承担天下重任者,必先经受艰难困苦以磨炼其身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以此坚韧其性情,增长其才干。儒家认为,这是培养可当大任的理想人才的重要途径。

孟子认为,于人如此,于国亦然。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朝政的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威胁,常常容易灭亡。

据对人对国的考察分析,孟子得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这一论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勉励无数士子正确对待忧乐,自觉奋发向上,也为历代有为君王居安思危常鸣警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