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0: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1页(998字)

【生卒】:501—531

【介绍】:

字德施,小字维摩,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出生于襄阳。

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二岁(502)立为太子,三十一岁未即帝位病卒,谥曰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自幼受儒家思想教育,遍读五经。

及长,又奉佛。在政治上他主张省刑罚,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他热爱文学,引纳才学之士,商榷古今,着述文章。他一生着作甚多,有《正序》十卷,《古今苑英华》十九卷,均佚。

有文集二十卷,宋末已亡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编辑了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使古代许多名篇佳作得以保存下来。萧统事迹载《梁书》卷八、《南史》卷五三。

萧统的文学理论见于《文选序》、《陶渊明集序》、《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他的文学思想综合了儒家的传统观念与六朝的时代风尚。

他推崇儒家经典,称颂“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是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他主张文学要“有助于风教”,文章应“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这些都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萧统又强调,文学的发展是“踵事增华”,肯定六朝重文轻质的风尚,他编《文选》主张以“能文为本”,所谓文,主要是指词藻、典故、声律、对偶的运用,这正是六朝的时代风尚。

萧统文学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是他所确定的《文选》入选标准,运用这个标准,他力图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一条界线。他确定入选的文章应具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学特点。

他申明四不入选:经书不入选;老、庄、管、孟诸子之作不入选;《战国策》等历史故事不入选;《史记》、《汉书》等文不入选。他认为这四类是非文学。

虽然,他的文学标准和近代文学观念仍然相去甚远,但是提出区分文与非文的问题,正是文学独立地位的日益确立的反映,是他对文学的特点、范围和独立地位的认识比前人又有进展的表现。

萧统为陶渊明编了文集,并写了《陶渊明集序》,肯定这位杰出的作家和诗人的成就。序文称赞陶渊明“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还称赞陶氏的高风亮节:“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这是历史上最早的高度评价陶渊明的文学与人格的论文,表现出了萧统的卓越见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