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2:5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5页(1492字)

【生卒】:773—819

【介绍】: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出身于中层官吏家庭,二十一岁中进士

为监察御史里行时,参加了“永贞革新”,是“二王”集团中的中坚人物,被任为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遭到残酷迫害,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同时被贬者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任柳州刺史,四年后,即他四十七岁(819)时,殁于柳州。后人亦称他为“柳柳州”。《旧唐书》卷一一〇、《新唐书》卷一六八有传。

柳宗元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主张天人相分,反对符瑞迷信;历史观方面,他是以“势”为特点,强调人的作用的历史进化论者;他主张革新政治,减轻剥削,任贤授能。

他的文学主张,完全服从其哲学、政治主张。

主要作品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等。

他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明道”,而“道”的内容则为“辅时及物”,有利于生民。跟韩愈的道统思想相比,韩重儒学,柳重现实,二人虽然都重“道”,但悬殊很大。

实现这种有益于世之道,是他一生从政、着述的根本目的。他主张文道并重,重道而不轻文,是使古文运动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他说。“言而不文则泥,然则文者固不可少也。”(《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他反对不顾事实,“务富文采”之作,认为这无异于“用文锦覆陷阱”(同上),这就把内容(道)和形式(文)作了恰当处理。他很强调继承与革新。贬至永州后,“读百家书”,“知文章利病”,从而特别推崇西汉文章。认为“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如汉之西京”,对初唐“横制颓波”的陈子昂给以极高评价。

他学习的对象很广泛,既学五经,以为取道之原,而又旁及骚史诸子,即所谓“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他很注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写文章要由有法走向无法,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与友人论为文书》),要求融会贯通。写文章,要做到“快意累累,意尽便止”(《复杜温夫书》),即达到无法而实有法的境界。写作态度,他要求严肃认真。

他说:“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同时指出创作应处理好下述三对矛盾:“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同上)这“奥”与“明”,“通”与“节”,“清”与“重”,是艺术手法上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应恰当处理,不可偏于一端。如此,写出的作品,才能起到“羽翼夫道”的作用。

他还写出一些着名山水游记,把情、画意和个人怨愤,融于一炉,使山水散文,有新的发展。

柳死后,其着作由刘禹锡编为《河东先生集》三十卷,至北宋已少流传,今可见者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宋廖莹中世綵堂刻本,集前有刘禹锡序。全书按文体分卷,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的1960年断句排印本。又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四部丛刊》内有《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分《文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四部备要》内有《唐柳河东全集》,分《文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周,明蒋之翘辑注。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参校历代注本的《柳宗元集》(四册),是目前较好的版本。

上一篇:杜牧 下一篇:皇甫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