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南公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5:2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83页(1105字)

【生卒】:1047—1086

【介绍】:

字次儒,号衮斧,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

熙宁时试进士不第,绝意仕进,以灌园终其身。有《灌园集》。《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吕南公文学造诣并不高,但他的某些文论却有识见。

他的《与汪秘校论文书》比较集中地表现出自己的见解。他反对重儒生、轻文人的传统观念,大力提高文学地位。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使专以解诂经书章句为业的儒生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直到宋代还因袭着轻视文人——轻视文学的传统观念。吕南公对此提出大胆而透彻的批判。

他指出,儒士们都是些于国没有事功、于治乱没有补益、“耻无所述,因乃琐屑解诂”的钓誉之徒:“儒者之才,不务见于事功,以助为国者之福,而希世沽名,苟为家说,以乱古书,自称高妙,此何所补?”他认为象韩愈柳宗元等文士的文章,却“足以致道治人”,于世有用,所以永远不会废弃,“以为文学之事,虽使圣人复生,不得废吾所是”。

因此,他说“纷纷轻视文人”是错误的。

他还指出,儒者认为解诂难于为文,文士不会解经,理应“轻视文学”的说法是可笑的。他说,恰恰相反,倒是“为文难于解诂”:“且天下孰有能饮千钟而不能三爵者?彼解诘章句,三爵之才而已。

”而能饮千钟的韩愈、柳宗元,并非不能解诂,而是不屑于解诂:“夫使韩、柳为澄之解,而有不能乎?彼韩、柳者,盖知古人之学不如此,是以略其不足为者,精于其可为者耳。”他不无嘲讽地比喻说:“然解诂人轻之,亦错矣。是饮千钟者,不自以为能酒,而三爵者反笑千钟之醉也!”

吕南公主张文章要有自己的特点,反对因袭模仿。他指出:时代不同,文章“与时而变”,“以来,其文可得而见,然辞致抑扬上下,与时而变,不袭一体。

”他又从作者的环境上,指出文章各具特点,“皆不相类”:“当其所值时事不同,则其心气所到,亦各成其言,……皆不相类也。”因此,他要求文章表现出作者的“心气”而“各成其言”,“杰然自立”,不要“视效他人。”他举例说,不仅司相如不类司马迁,即使韩愈和柳宗元也不相似。吕南公的文学基本观点是唯心的,说“古人之于文,知由道充其气,充气然后资之言,以了其心,则其序文之体,自然尽善”。

他把“道”(理念)看成创作思想根源,违反主观反映客观规律。但,王安石虽一度以经义取士,助长了重儒者解诂,轻文士为文的传统观念;而江西派一味提倡模仿,把文学创作引向歧路;吕南公以批判重儒者、轻文士来提高文学地位,重视作者个性,反对模仿,有一定可取之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