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文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8: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99页(741字)

【生卒】:1159—1232

【介绍】:

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生平着述很多,唯《滏水文集》二十卷存世。《金史》卷一一〇有传。

赵秉文是金代着名文学家,一生勤学不息,未尝一日废书。、文创作不主一格,但成就不大。论诗文,推崇苏轼,郝经《题闲闲画象》称他“金源一代一坡仙”。他认为古代诗人由于个性不同,风格各异,应广泛学习前人,兼取诸家之长,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说:“尽得诸人所长,然后卓然自成一家,非有意于专师古人也,亦非有意于专摈古人也。”(《答李天英书》下同)他反对李天英说的“措意不蹈袭前人一语”的主张,认为“自有书契以来,未有摈古人而独立者”。他主张必须从学习古人入手,然后才能达到“独自师心”的独创境界。

他强调学习古人的目的在于发挥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因此重在意而不在辞。如说:“诗人造语之工,古人谓之一艺可也。至于诗文之意,当以明王道,辅教化为主。”在学习的具体方法上,他主张择善而从,有的“师其意”、有的“师其辞”。而学习的最好对象是苏轼,“以太白之豪、乐天之理合而为一,是以高视古人,然亦不能废古人”。苏东坡是“从古人中入”,又能“高视古人”的楷模。

他认为李天英的诗“未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如有“吹箫学凤鸣者,凤鸣不可得闻,时有枭音耳。

”这是李天英专学李贺,追求怪奇,标榜独创的结果。

赵秉文的文学主张,是在同李天英论辩中提出的,论争的中心议题是如河对待继承和创新的问题,赵秉文的主张基本符合文学创作的发展规律,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来王若虚在他的影响下,做了更进一步的发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