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湘南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6:5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71页(880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字子潇,河南固始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因绝意仕进,补虞城教谕不就。平生勤奋博学,自经史、象纬、律历、舆地、农田等学,无不探寻源流,究其得失。不足之处在于自得之言太少。

着有《七经楼文钞》六卷,有同治八年(1869)重刻本。

他的文论主要集中于与田叔子论古文的三封书信中。在《与田叔子论古文书》中,对桐城派古文的弊病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评,他说:“夫明人所录之八家,未尝非古文也;而数百年来所为八家之文,则非古文也:韩皂欧台,沾沾自喜,语助星罗,吞吐否唯,其弊也奴。未识麟经,先骂盲左,吓彼走卒,立僵而跛,其弊也蛮。黄茅白苇,彳亍河干,饥肠雷隐,亍忍俊无餐,其弊也丐。

”象这样形象而又深刻地指出桐城派古文那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空疏贫弱,无病呻吟的弊病,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在《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三书》中,认为在形式上一味模拟唐宋八家的桐城派古文都是“伪八家”。推崇戴东原、李兆洛、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文章才是真古文。从根本上推倒桐城派所标榜的文统。

他还针对桐城派文论的中心义法说批评云:“夫古文之法非他,即在矫古文之弊而已。……文成则法自立也。且夫论古文而专以法,此仍伪八家所恃以劫持天下者。”(《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三书》)并且明确指出:“道之不明,何有于文?文之未是,何有于法?”不承认桐城派古文凭藉的义法为真义法,这又从道统上动摇了桐城派的统治地位。

他还主张文笔之分,而且重文轻笔,但又不苟同于阮元的文笔论一派。对文笔之争有自己的见解,在《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中,认为古人用功之法在于模拟,且先自文始,“由文入笔,其势顺;由笔反文,其势逆。自古有工于文而不工于笔者,岂有不工于文而能工于笔者哉?”抬高文而贬低笔。他还指出:“古人模拟之法,在移神不在范貌”,强调从模拟入手,要注意创新,对当时流行的复古模拟之法有所改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