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2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87页(886字)

【生卒】:1873—1929

【介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卓越宣传家、文学家,“小说界革命”和“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就读于阮元主办的学海堂。光绪举人。

一八九〇年,十八岁,赴京会试,不中,与陈千秋等拜康有为为师,就学于康氏的万木草堂,接受康的改良主义思想。一八九五年与康一起发动“公车上书”,要求变法。

其后,于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影响甚大。变法失败,流亡日本,主编《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君主立宪,与民主革命派对立,受到革命派的批判。

在日本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向国内大力介绍,产生过积极影响,晚年在清华大学做教授。着述特丰,均收于《饮冰室全集》。

作为文学家的梁启超,创作过小说、戏曲、诗歌和散文。尤其是他以散文写的政论,都条理清晰,热情奔放,富由感染力。

他对空洞僵板的桐城派古文深恶痛绝,自己创作则“务必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他的文论主张直接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要求。

他认为文学应该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自觉地为改良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服务,对文学的特征,文学的思想性和社会功用等等问题都做出过比较精到的论述。其中影响特大的是他对小说的重视和提倡。

他认为小说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特点,人们“嗜他书不如嗜小说”,所以应该用小说的力量,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他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小说创作,晚清暴露小说的出现应是梁启超文艺理论主张的一大成就。

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以旧风格写新思想、新意境。他高度评价了夏曾佑、黄遵宪、蒋智由的批判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把他们誉为诗界“三杰”。他的文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分夸大了文学改造现实的作用,忽视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这当然是与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有直接联系的。他的文论着作主要有:《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论文和《饮冰室诗话》一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