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阳秋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5: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41页(789字)

南宋葛立方撰,三十卷。

葛立方(?-1164),字常之,丹阳人,后徙吴兴。高宗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官至吏部侍郎。着有《西畴笔耕》、《归愚集》等。《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是书因取晋语“皮里阳秋”之义,故名。

葛氏自序题为“隆兴甲申中元”(1164),而徐林序则称“隆兴元年(1163)常之由天官侍郎罢七年矣,于是《韵语阳秋》之书成”,是知此书当成于作者自序之前一年,即一一六三年。书名又称《葛常之话》、《葛立方诗话》版本有《学海》本、《历代诗话》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并附有跋)、《艺圃搜奇》本及明正德二年(1057)葛谌重刊本(并附谌及都穆序)。

是书二十卷中,涉诗者多在前六卷。它主要是评论自汉魏迄宋代之诗人诗作,内容很广泛,太凡词句之工拙、意旨之是非、人物品行之高下皆有所论。六卷以后诸卷,又兼及书画、音乐、舞蹈、鸟兽花木之类。由于采辑广泛,保存了一些不传于世的宋以前及宋代的文学作品,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在文学批评上,沈询跋云:“不以名取人,亦不因人废言,质事揆理而当之为贵。”这是它的特点。赞赏平淡之风,反对雕章琢句,它说,“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因而,对江西诗派持批评态度,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尤为不满,认为“陈腐之语固不必涉笔,然求去其陈腐不可得,而翻为怪怪奇奇不可致诘之语以欺人,不独欺人,诚学者之大痛也。

是书在引诗论事上亦有失实之处,对“七哀”的解释也未必恰当。对其谬误,《四库提要》、王士祯《池北偶谈》及吴曾《能改斋漫录》等均有辨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