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诗话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9: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72页(1005字)

清吴乔撰,六卷。

乔,又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是书所以取名“围炉”者,作者自谓时“与东海诸英俊围炉取暖,噉爆栗,烹苦茶,笑言飚举,无复畛畦。其有及于吟咏之道者,小史录之,时曰既积,遂得六卷,命之曰《围炉话》。”(诗话自序)是书持论,重视和强调比兴,宗晚唐而抑两宋,对明代前后七子复古摹拟之风尤多指斥。

认为诗歌的发展有“变”有“复”,所谓“诗道不出乎变复。复,谓复古;变,谓变古。变乃能复,复乃能变,非二道也”。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比较重“意”轻“词”,因而认为“造句乃诗之本务,炼字更小”,“有词无意之诗,二百年来,习以成风,全不觉悟”,对明以来的不良诗风提出了批评。

指出“古人作诗,不以辞害志,不以韵害辞。今人奉韵以害辞,泥辞以害志”。为了纠正此弊,他提出诗人先须立志、有识,谓“学业之能自立,先须有志,则能入正门;后须有识,则不惑于第二流之说”,否则,“无志无识,永为人奴”。在批评鉴赏方面,吴氏极重比兴,以此定诗之优劣,因之重唐而轻宋,认为“宋人诗集甚多,不耐读而又不能不读,实为苦事”,其论虽有偏颇,但从中可见他对诗歌形象的重视。

他对诗歌教育作用的认识虽不脱儒家“温柔敦厚”的一套,但对诗的特质的认识,还是较有独到见解的。他形象地说明了“诗文体制有异”,指出“文之词达,诗之词婉”,“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

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噉之则饱也。

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半形,饮之则醉也。”

是书叙述中间用问答之体。

吴氏另有《答万季埜诗问》一卷,其内容与本书中之问答多有所合,只是《诗话》中没有标明。

《围炉诗话》在同代人中影响较大,吴氏本人亦颇为自赏,他曾把贺黄公之《载酒园诗话》、冯定远之《钝吟杂录》与自家之《围炉诗话》称为谈诗之三绝。

其谓“诗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之说,亦常为时人所取。

是书卷数,吴氏自序、张海鹏跋均称六卷,《清诗话续编》亦从之,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八卷,不详所据。版本有《适园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郭绍虞选编的《清诗话续编》作六卷加以收录,附有吴氏自序、黄廷鉴、张海鹏的跋,并由富寿荪作了校点,较为完备。

上一篇:姜斋诗话 下一篇:历代诗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