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2: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97页(882字)

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的戏曲研究名作。

写于一九一二年。作者最早运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系统地创造性地探讨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第一次给予元杂剧以正确的评价。这部着作和鲁讯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

王国维以发展的观点肯定了为封建统治者所鄙弃的元曲,把它提高到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宋之词”的同等地位。认为元曲是“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戏曲是从古代的巫觋和俳优发展而来。“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优的歌舞调谑虽然还不是戏剧,但却是戏剧的起源。自汉以后,间演故事,而以歌舞会演一事开始于北齐,可为标志的作品则是《兰陵王破阵曲》和《踏摇娘》。唐代则出现了以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扮演的滑稽戏。宋代由于小说、傀儡戏、词曲的发达,也直接影响了戏剧的发展。

到元代中国的戏剧才真正走向成熟。元杂剧“至成一定的体段,用一定的曲调,而百余年间无敢踰越者”。

作者已经意识到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点,认为“后代之戏剧,必会合语言、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不可谓非戏曲上之一大进步也。此二者之进步,一属形式,一属材质,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元杂剧正是许多个别的艺术样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王国维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叔本华悲观厌世哲学的束缚,这是需要充分肯定的;但是也还留有这种思想影响的痕迹。

他赞赏《窦娥冤》和《赵氏孤儿》的悲剧性质的时候,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可以看出一个悲观主义哲学的信仰者的兴趣所在。这部着作不只是中国第一部戏曲史,更是近代第一部杰出的中国戏曲美学。

上一篇:摩罗诗力说 下一篇:红楼梦评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