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戏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7: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29页(637字)

又名弄参军。

唐宋以来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它直接承续秦汉以来俳优的影响,但具体形成时期却有不同的说法。

《乐府杂录·俳优》记载:“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开元中,有李仙鹤善此戏,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又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引《赵书》:“石勒参军周雅,为馆陶令,盗官绢数百匹,下狱后,每设大会,便与俳儿着介帻,绢单衣。优问曰:‘汝为何官,在我俳中?’曰:‘本馆陶令。’计二十数单衣,曰:‘政坐耳是,故入辈中。’以为大笑。

”这两段材料,都说的是唐参军戏的起源:一作后汉和帝时事,一作后赵石勒时事。

参军戏开始为一节目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出场的有两人,一名参军,是一个性格比较痴愚的角色;一名苍鹘,是一个性格比较机智的角色。

他俩相对戏谑,作滑稽的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有时也讽刺朝政或不良的社会现象。

到晚唐时,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情节也更复杂。到了唐末、五代又改称为杂剧,至宋,脚色增加到五个,但内容仍属滑稽调笑的性质。王国维《古剧角色考》认为参军就是后来的净,苍鹘就是后来的末。有人依王氏的考证和叙述,认为今日的相声与古代参军戏一脉相承。总之,参军戏是一种小型的闹剧,它是古代歌舞戏过渡到滑稽戏的桥梁。

上一篇:诗文革新 下一篇:西昆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