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2:2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60页(871字)

辛亥革命时期进步文学团体。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于一九〇五年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猛发展。南社的产生直接适应了这种革命形势的需要。南社之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其首倡者和领导者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三人都信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学说。都是同盟会会员,立志以文学为武器促进革命的胜利。一九〇九年冬,以陈、高、柳为首的十七位友,于苏州丘张东阳祠(东阳为明末抗清殉难的英雄),宣布南社正式成立。后来,组织逐渐扩大,至辛亥革命,成员已有二百余人,辛亥革命以后,更增至千余人。许多着名民主革命家,例如:黄兴、宋教仁、杨铨等都是该社成员。当时实为同盟会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从事革命舆论的机构。

清末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文学上与这种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是由“宋诗运动”发展来的“同光体”,以晦涩为高妙,以雕琢为技巧,抒写的是封建阶级文人颓废没落的情绪。

南社则直接与“同光体”的形式主义、拟古主义相对立,主张以文学鼓吹革命,激发民气,“转旋世界,发扬国光”。他们非常推崇龚自珍,赞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们不宗唐,不宗宋,要创造崭新的诗风,表现民族革命的时代精神。“期待灭仇雠”,“不灭匈奴誓不归”的精神,是南社诗歌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也常以缅怀明遗民与抗清英雄,例如朱水、夏完淳、瞿式耜等表现出来。他们是把明末抗清英雄做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高唱民族光复的赞歌。在袁世凯盗国柄当皇帝的时候,南社成员起而反抗,口诛笔伐,发挥了很大的战斗作用,许多人二次革命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九一七年以后,成员逐渐分化,有的中途停止,有的走向反动,最后于一九二三年归于解体。

只有柳亚子始终跟着时代前进。

总之,南社是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从社会效果上说,它曾对反清反袁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文学直接服务于革命的第一次有成绩的尝试。从文学发展上说,它有力地扫荡了晚清形式主义与拟古主义的诗风,为近代文学带进了积极、健康的精神。

上一篇:写实派 下一篇:理想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