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胸臆,文成手中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4: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81页(1188字)

王充主张文章写作应该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语出《论衡·佚文》:“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诸子传书为文,造论着书为文,上书奏记为文,文德之操为文。立五文在世,皆当贤也。造论着说之文,尤宜劳焉。何则?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非徒讽古经,续故文也,论发胸臆,文成手中,非说经艺之人所能为也。”王充把“文”分为五种。“五文”中,他认为“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的“造论着说之文”最可贵,因为它抒发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王充论文,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反对“华伪之文”、“虚妄之语”,他写作《论衡》的宗旨是“疾虚妄”。《论衡·对作篇》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伪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

故《论衡》者,所以诠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王充反对文学中的形式主义,他特别重视文学作品的内容真实:“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着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论衡·超奇》)王充认为,文章作品中真实的内容来源于作者胸中的真情实感。王充以“根株”、“实核”来比喻作家胸中的真实思想感情,以“荣叶”、“皮壳”比喻语言文字。认为作家写作,先有“实诚在胸臆”,然后文墨才能着于竹帛。

“实诚”即真实的思想感情,“文墨”,即指语言文字。

王充讲的“实诚”与“文墨”的关系,已经涉及到了作家的思想品德和文学作品风貌的关系。

王充认为只有“意奋”,才能“笔纵”,就是说作家的精神品质、思想感情是很重要的,这是写出感人至深作品的前提。他认为作家的“实诚”,不只是“博览多闻,学问习熟”,“实诚”,“非徒博览者所能造,习熟者所能为”,(《论衡·超奇》)。“实诚”与“文墨”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王充认为“实诚”是主,“文墨”为从,二者相辅相成,“外内表里,自相副称”,内容与形式是完美的统一。

王充既重视内容的真实,又要求形式辞藻之美:“贤圣定意于笔,笔集成文,文具情显。”(《论衡·佚文》)“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

”显然他是要求华实相符,辞情并茂的。

王充的这一文学主张,为后世不少文论家所接受。

刘勰提出的“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白居易提出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歌理论,都受到了王充的影响。

上一篇:知人论世 下一篇:赋诗言志
分享到: